过去我所结识,因而有联系成为好友的,大部分都随着时间流逝,各种道不同而分道扬镳了。
此刻还留着的仅有几位。有意思的地方是,这些尚且能被我称为「好友」的对象,其中几乎没有我刻意维持的;刻意想维持住的关系,在更早时候往往就确立了分开的结果。
而那些通过自然维持,或纯然关注彼此的好友,我从他们身上获益良多。早年我便很有所感,知道一个人越是自私越无法顾及自身,而那些具有魅力的人,多半是做自己的事,之后把自己分享给人。
随着自己的时间日益减少,越希望妥善运用时间。鲁迅有言:「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,浪费别人的时间,等于谋财害命;浪费自己的时间,则等于慢性自杀。」
近几年,除了避免情绪的内耗外,尽量去有意识地克服内心的不安全感,一面碰触焦虑与烦闷,一面精简化不必要的社交。直至今日都还觉得,确实我的朋友不算挺多,但我朋友真的太多了。
我常以为,人与人之间未必见面才有意义,也未必要时常联系。在资源有限的处境里,我已厌倦过多的清谈与无实质价值的情绪磨损,那些在早期尚能带来自我感动与耽溺的部分,现已归类为须要留存过往的弃置物。而那些只能提供给我这类东西的好友,也都移到一旁搁置,静待时间冲刷。
听闻过有人说社会人的交流,本质上是利益交换,自私自利,令人灰心。但要我说的话,假若在交流上无法给予对方想要的价值,就是在消耗他人能量,尤其是你还奢望自己能被他人给拯救,那便是要救世主为了你去牺牲。
以前我总有那种徒劳的拯救心态,只要眼前有人陷于泥沼,就要卷起袖子去试图一拉,可后来我充分意识到,这种慈爱无异于自我消耗,并且很难真正拯救所有人;原因之一,自然还是一己之力过于渺小,你要连人以及泥巴都带起,实非易事。倘要去帮助单一个人,可能就是阻碍下一个人的资源,并有可能要连我都埋葬。
于是我想,面向众人的宽慰与拯救,还是做点文章即可,而那些具针对性的情绪供给,只想给少数值得的对象。
我很明白的是,假若正身陷痛苦的泥沼里,容易感到自己对一切无能为力,这种无力感又加深了怨怼与对改变的不抱希望,要不把期待交给具有更高能量的他者,要不就把残存的气力用来仇恨社会。
无以名状的不安充斥着他们的生命,不顺遂所造成的不安与愤怒,都成了没有指向性的挥空,终究要把这些情绪回归到自己身上,处理不来的结果,要不是腐蚀自身终至精神崩解,要不便是将这股能量向外释放来腐蚀旁人。
攻击性是思想与现实落差造成的,而如何面对这样的幽灵,以及身处焦虑的自己,我认为是决定人是否能够在苦闷中导向成长的关键。
一个残酷的事实是,总有人是没办法摆脱低层次的自我的。自私、自利,只关注自己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,但过度扩大自我的结果,就是挤压到旁人的精神空间。
这样的人时常感到自己的处境无法由自己所决定,于是等待着事情自然变好,或认为那个决定了他处境的人得对此负责(即便那个人从没主导他什么)。
在这样的视角中,总有人在剥削、仇视、鄙夷、亏待他,所以贫弱的自身无以抵抗外物,只能受制于外界,但他又借此要求(或至少如此盼望)旁人看在他身为被害者的份上,去接受、包容,甚至关注、爱戴他。
我们常认为,软弱、不安、恐惧、缺爱的人是受害者,但在这一情况下,他的匮乏是一件武器,不断逼使他人的服从——这类人,我听过,也碰到过。
近几年,随着青年愈加「厌世」,这类人也渐多了起来。口说着自己「无能」聊以自嘲,用「躺平」当成抵御攻击的招式,却犹似埋怨自己不被人爱,但又不为了使自己值得被爱付出心力,因为他觉得「爱」不受自己控制,所以只好究责于不爱他的旁人。这里说的不是如何改善环境,而是调整自身的问题。
我的经验是,对于严肃思考个人生命问题,并自我反省的人,往往有着更坚韧的生命力,也比较会是我愿意与之交往的对象。
这样具有更高能量的人当然也存在欲望,但他们会依照自身所具备的理性与知识去进行衡量,他们知道欲望难以根除,于是选择去理解并与之共存,而非受欲望所诱发的感性情绪所引导,最起码,他们不因感到没能掌握自己的人生,而去寻找别人作为他责任的代罪羔羊。
一个人之所以能建立起个人的品牌,就在于他更多是分享而非索取,他知道没有人有义务无偿供给资源,所以也不期望有任何不劳而获降临到他头上。
他不为周遭环境或他人所负责,除非是他刻意去造成影响;他知道人会受到环境或他人所影响,但不会让它们掌握住他,即便他当前无法改变处境,也不会认为别人应该来帮助自己。
这点事我在近几年才有实切的感受,并想尝试成为这样的人。
有人负责推动社会,自然有人阻碍社会;有人进步,有人则只懂扯著别人的后腿。
内心空虚只会虚耗他人能量白剽价值,跟我对话几次都于你没有用处;内在富足愿意支撑他人精神提供意义,跟我不曾见过一回又有何妨?
我想与愿意提供自身的人为伍,只贪求快乐与爱的人就让他们自然流转,到他们该到的地方。假若我也是他们,那么我也会到那样的去处。这类影响是种共振,于是我得避开较无价值的人、事、物。
以前我在《生活是延续》中提到过的:「我愿意承担我愿意与不愿意延续的更多自造的成就与苦果。」
我希望与感激这是个咎由自取的世界。
在一些特定的状态里,我会发现你待在你不该待的地方,只有在这种时候,我会试着拉你一把,但我会告诉你,这一切不是无偿的,因为相信无偿的人,终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。
我会以一种几乎是笃定的态度让你相信,你在认识我之后,你自己会变得不同,并且知悉生命的灵性中有更高的境地值得你去追求——但你要靠自己去追求与把握。
我会把你身上的尘埃给扫除,而你要给我看你干净的样子。
你要先成为那个值得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