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总在想“同意”的重要性——不只是在小众圈子里,生活里每一处互动都需要它。我们在特殊情趣或主仆(M/s)关系里常聊起它,但它绝不止限于玩法场景或亲密动态。不管是身体接触、情绪互动,还是线上交流,“同意”都是所有健康关系的基础。
而有一点我特别想让大家真正明白:同意随时都能收回。不管你之前是不是已经答应了,不管游戏是不是已经进行到一半,也不管对方会不会失望、会不会不爽——只要有人说“我不同意了”,所有事都必须立刻停下。
但我发现很多人会搞混一件事:同意和边界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边界是我们给自己设的“个人底线”——有些事可能还没准备好做,可能做了会不舒服,或者就是不愿意碰。比如“我不希望被打到脸”“我不喜欢涉及性的互动”,这些都是边界。边界是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,但“越界”不等于“侵犯同意”。
有时候,别人越界可能是无心的——要么是不知道你有这个边界,要么是之前没沟通清楚。这不是侵犯同意,而是需要两个人再聊一聊:把边界说清楚,调整接下来的相处方式就好。
而同意,本质是“给许可”——是两个人约定好“这件事可以做”。它需要主动表达,而且得一直确认,还能随时收回。如果有人无视你“收回同意”的决定,或者做了根本没经过你许可的事,那才是“侵犯同意”。
接下来,我们得更深入聊一个圈子里需要谨慎对待的词:“捕食者”。
捕食者不只是“侵犯过同意”的人。他们是故意、主动去利用、操控别人,甚至“培养”他人来满足自己利益的人。他们会找容易受伤害的人,把对方孤立起来,反复越界来维持自己的掌控力。他们会故意无视同意,用胁迫的手段,还会让对方不敢说话、不敢离开——把环境变得不安全。
但反过来,“侵犯同意的人”不一定是捕食者。有时候侵犯同意,可能是因为沟通不到位、没提前商量,或者没经验导致的。这不是说这种行为能被原谅——它依然需要被重视,犯错的人要承担责任,还要从中学习改进。但如果把所有“侵犯同意的人”都叫“捕食者”,就很危险了:既会伤害圈子氛围,对当事人也不公平。
因为“捕食者”这个词用多了,它的分量就轻了。真正的捕食者——那些故意伤人、反复作恶、操控孤立他人的人,反而更难被指认出来。随便给人扣“捕食者”的帽子,后果很重:会影响一个人的名声、人际关系,甚至整个圈子的信任。
所以我自己是这么区分的,大家也可以参考:
– 边界:我自己的底线,每个人的都不一样。越界不一定是侵犯同意,但必须被尊重,而且要及时沟通;
– 同意:给出去的许可,随时能收回。无视或侵犯同意,是很严重的事;
– 捕食者:故意、反复去利用、伤害、操控别人的人。
我们越能分清这三者的区别,圈子就会越稳固、越安全。也能给真正需要的人留出空间:让他们得到治愈,让犯错的人真正承担责任,让脆弱的人得到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