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曾经设想过一幅画面:三十岁结婚,三十五岁有孩子,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,过上别人眼中“应该有的”生活。可现实并没有按剧本走。感情破裂了,甚至从未开始;事业停滞不前;理想中的家庭迟迟没有出现。你可能依然单身,可能没孩子,或者困在一个完全不在计划里的地方。人生根本不在乎你的时间表,它自己向前走,而你只能努力学着跟上。很多人做不到,他们死死抱着所谓“应该发生的事”,结果被困在原地,错过了真实的生活。
所谓“期待”,其实是一种陷阱。它们建立在你被教导要去追求的东西上——家庭灌输的剧本、社会文化的规则,再加上你自己的憧憬。从心理学角度看,这些期待就像锚,让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产生一种掌控感。年轻时,我们被灌输各种故事:找到“对的人”、组建家庭、一步步往上爬。你的大脑把这些故事当作你“没问题”的证据。但当生活打破剧本时,失落不只是失落,而是一种悲伤。你在为那个“理应成为的人”哀悼,也在为那种“理应拥有的生活”哀悼。尤其在亲密关系里,这种落差更明显。你原以为会有伴侣,却依然单身;你只能依赖朋友,但他们无法取代家人;你直面一个破碎甚至消失的家庭。你想要的与实际得到的之间的差距,让你觉得自己失败了。其实不是。这只是现实。
为什么我们还要执着不放?因为依恋。如果你在一个把“成绩好”“乖孩子”“达成目标”与爱挂钩的家庭长大,你就会习惯通过实现计划来获得安全感。于是,当你错过某个“人生节点”——结婚、生子——你的大脑会把它视为威胁。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忍不住和别人比较,刷到他们的婚礼、升职消息时,就觉得自己落后了。可这并不关于他们,而是关于那个你被灌输的故事。你还在试图活成那个故事的样子。但故事不是生活,它只是想象。而想象是可以改变的。
你得不到你原本期待的生活,你能拥有的,是眼前的生活。别再等那个伴侣、孩子或工作来让你完整。就从你现在的位置开始吧。单身?那就去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一直把自己当“候场”。没孩子?那就去从身边已有的事物中找到意义——朋友、事业、自我。家庭破碎或不在?那就去珍惜当下愿意走进你生命的那些关系,而不是执着于不存在的东西。适应不是妥协,而是一种选择。它意味着你正视那些没有发生的痛苦,但依然决定去活下去。这才是真正的勇气。你的生活看起来和计划不同,不代表你失败。真正的失败,是你拒绝面对当下。
好好看看你的那些期待,它们从哪儿来的?是谁卖给你的故事?然后,再看看你现在的生活,什么是真实的?那才是你的起点。没有人能完全活成自己当初规划的样子,他们只能活出自己一步步打造的现实。你不是来追一出剧本的,你是来活出属于你的真实。正如塞内卡所说:“你能掌控的是你的思想,而不是外在的事件。明白这一点,你就会找到力量。”
那么,你准备好放下“本该如此”的故事,真正从“现实所在”开始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