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字母圈里,我们常常花很多时间去谈论同意与技巧。人们想知道,什么样的Dom才算得上有能力,什么样的sub才算真正投入。但有件事我们谈得太少了:那种让人心里空落落的性爱。它不一定是因为越界或受伤,而是因为整个过程从未真正关于亲近。
最近,我在咨询中越来越常听到这种情况。不总是直接说出来,他们会说: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答应。或者说:当时感觉没问题,但现在很不安。还有人说:我渴望性,但又不想被人碰。这种渴望存在着,但我们很少直面它。
我们太容易把性等同于亲密。我们被教导:把身体交出去,就能证明自己足够好;或者说,性是唯一能让自己感到被需要的途径。但亲密从来不只是身体和快感,它是被看见,是有人在过程中、甚至在之后依然陪伴着你。是你能以真实的自己出现,而不是迎合对方期待的样子。
然而,性常常被用来替代真正的亲密。我接触过一些人,他们渴望亲近,但一旦有人真的靠近,他们却立刻关闭自己。他们能承受一场play,能接受拍打、捆绑、挑战边界,但事后和对方面对面静静坐着,却让他们觉得难以承受。真正去看一个人,去被看见,反而比游戏本身更让人害怕。规则和流程比起情感的混乱,要安全得多。
有人对我说:我觉得自己缺了点什么,但又不想让别人靠近。也有人说:我以为性会填补空洞,但结果只让它更深。真正的痛苦不在于缺乏触碰,而在于在伸手的过程中,逐渐失去了自我。而没人教过我们如何把它找回来。
在字母圈里,我们很擅长结构化:谈条件,设定场景,做检查。但情感上的敞开,没办法靠结构来约束。它需要的是被了解。而对于背负创伤的人来说,让别人了解自己很难。把身体交出去是一回事,把恐惧、把对拥抱的渴望展示出来,则是另一回事。
有些人用性来安抚内心的不安;有些人却因为不安太大而退缩。两者都没错,只是对一个从未教我们如何表达缺失的世界的一种回应。
我在工作中反复看到:亲密的起点在你自己。不是来自别人的手、别人的话,而是来自你愿不愿意停止忽视自己。是在行动之前停一下,不管是要去追逐还是想要逃避,先问问自己:此刻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答案可能是性,也可能是休息;可能是安全感,也可能是某种你从未允许自己去感受的需求。
我并不是说随意的性不好,也不是说触碰不能带来安稳。但我们需要停止假设性就一定意味着连接。有时候是,有时候不是。关键在于,你是否清楚两者的区别,并且敢于诚实面对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。
如果这让你心里有些触动,请给自己一点时间。你不用马上解决,只需要倾听。去觉察什么让你觉得舒服,什么让你觉得不安,什么让你意犹未尽。亲密,就活在这种觉察里——不在触碰的瞬间,而在你对自己诚实的态度里。
如果最近没人对你说过这句话,那让我来说:你值得的不只是被触碰。你值得被真正拥抱,不仅来自别人,也来自你自己对需求与感受的照顾与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