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爱情、友情,还是任何一段亲密关系,最难接受的事实之一是,一个人能给你的,往往只取决于他自己拥有多少,而不是你愿意付出多少。

我们进入一段关系时,带着各自的经历,曾经被爱的温暖,也带着受过的伤痕;那些我们坚守的真相,以及出于自我保护的谎言。创伤不会凭空消失,它会刻下痕迹,影响着我们对脆弱的容忍度,对信任的把握,以及对亲密的回应。创伤会留下痕迹,它会影响我们是否敢于袒露脆弱,是否敢于信任,是否能真正走向亲密。
可亲密从来不是你愿意给就够了,关键是对方有没有能力接。
你可能想给予理解,但如果对方从未体验过被理解,他可能会抗拒,因为对一个信任受过打击的人来说,太亲近是危险的。你可能想和他深交,但如果他还困在自己的痛苦里,他或许会退缩。这并不是他不在乎,而是他真的还没学会如何让别人走进。
在字母圈里更明显,毕竟这里的每一段互动,都围着信任和坦诚转。无论是愿意臣服,还是掌控主导,或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,你们能靠多近,全看彼此各自的路走了多远,他要是还没学会相信别人不会伤害自己,再怎么想和你建立关系,也只能停在表面。
你不是谁的老师,你不需要压抑自己,只为了填补对方的空缺。一个人如何出现在你面前,本质上是他和自己相处到什么程度的反映。
你能做的,是谨慎选择把心交给谁。守住界限,保护你拼尽全力才重建起来的自己。宽容别人是一种力量,但绝不是以牺牲自尊和完整为代价。
你教不会一个人该怎么珍惜你,但你完全可以选择,不再把最珍贵的心意,交给那些没有能力承载的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