哦!笨蛋水母
OBDSM.COM

恋爱一个月要发生性关系么?

恋爱一个月要发生性关系么?

今年我即将读大四,和一位学弟在谈恋爱,是初恋。

和他认识一年了,从最初在社团活动里搭话,到后来一起泡图书馆、分享彼此的日常,慢慢觉得这人挺合拍的。

他会记得我不爱喝牛奶,还会一起去各种网红小吃打卡。

今年夏天我们正式在一起了,到现在刚满一个月。

可最近,有个问题,我不知道怎么处理。

我们确定恋爱关系的时候,也就是学期末吧,当时微信聊天,他说:“其实对我来说,爱情是以性为核心的,两个人互相喜欢,就应该做爱。”

我当时愣了一下,没接话。

后来他又提了两次,说想找个周末去开房,“我们都认识一年了,现在也是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,可以做吧。”

可我心里总过不去那道坎。

倒不是因为不喜欢他,只是“第一次”对我来说,是想要郑重对待的,我总觉得还没到时候。

认识的这一年,我们确实是以“想谈恋爱”为前提相处的,可正式确定关系至今才一个月,我还没有完全准备好。

而且这一个月里,他几乎每周都提想要开房的事情。

前几天他又提起这个事,说觉得我不够信任他。

我当时脑子乱成一团,一边觉得他可能是真心的,怕扫了他的兴致;一边又死死攥着心里的底线,说“再等等好不好”。

最后算是半推半就地赢了这场争执,他没有再坚持,可我不知道为什么,拒绝他之后我反而更难受了。

我反复琢磨,是不是太传统了,说实话我是有一些生理需求的,可又对“第一次”有些顾虑。

他也经常跟我说,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很多人高中就在发生性关系,我都23岁了,却还是个处女。

我是不是太“装”了?

明明喜欢他,却又拒绝最亲密的接触。

我真的分不清,是我太保守,还是他太快了,他的想法让我不安?

这种夹在中间的感觉很难受,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
恋爱一个月就提出性要求,“快不快”本质上没有绝对的标准——有人觉得半年合适,有人认为一个月正常,还有些人是先有性后有爱的。

但“快”的感受往往源于双方对“亲密关系进度”的认知错位。

对方的想法有多种可能性,但核心前提是:无论他怎么想,“不尊重你的节奏”本身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
我将分别回答文中你提到的问题,帮你们更好地认识这段关系。

对你:

①“对第一次有些顾虑”

第一次性经历对个体的意义,更多在于“心理象征”而非生理本身。

对很多人,尤其是初次恋爱者来说,它是“自我边界的重大突破”。

意味着将“脆弱的自我”向对方敞开,需要足够的“安全感”和“情感确认”作为支撑。

你觉得“还没准备好”,本质是潜意识在说:我还没确认这段关系能承载住“突破边界”后的心理冲击——这不是“保守”,而是自我保护机制在工作。

就像我们不会随便把家门钥匙给刚认识一个月的人,身体边界的开放,也需要“对方值得信任”、“关系足够稳固”的心理确认,这是人类进化中形成的“风险规避本能”。

②“我是不是太装了”

你一方面“喜欢男友,想靠近他”(趋近动机),另一方面“坚持边界,拒绝发生关系”(防御动机),两种矛盾的想法同时存在,会让内心产生“不舒服的张力”。

为了缓解这种张力,大脑可能会无意识地选择“自我贬低”(“我太装了”)——仿佛通过否定自己,就能解释“既喜欢又拒绝”的矛盾,让内心暂时“合理化”。

但实际上,这种自我攻击是认知偏差:“喜欢”和“保持边界”完全可以共存,就像“喜欢闺蜜但拒绝借钱给她”一样,是对“自己需求”的尊重,而非“对关系的背叛”。(PS:闺蜜别生气,举个栗子而已→_→)

③“是我太保守,还是他太快了”

当我们用“过于保守”评价一个人的性态度时,其实悄悄预设了“性开放才是更进步的选择”,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偏差。

健康的性态度核心是“无评判的自我接纳”:既不因为“想发生而不敢”羞耻,也不因为“不想发生”而自我攻击。

你需要明白:拒绝性行为的原因,无论是“觉得关系时间短”、“心理没准备好”,还是单纯“想留到更确定的时候”,都是完全合理的心理逻辑。

这些理由与“年龄”、“社会观念”无关,只与“你是否在这段关系中感到安全、舒适、被尊重”有关。
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身体亲密的节奏,应该由“较慢的一方”决定 —— 因为“没准备好”的一方,本质上是在等待“关系温度”达到自己的“舒适阈值”。

你男友的期待本身没问题,但如果他忽视你的“阈值”,甚至让你因拒绝而自我怀疑,可能反映出他暂时没能理解:性在亲密关系中的真正作用,是“情感的延伸”而非“核心目的”。

④“说实话我是有一些生理需求的”

生理需求本身是身体发出的“自然信号”,就像饿了想吃、困了想睡一样,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。

随着性生理成熟,产生性冲动是完全正常的,既不羞耻,也不代表“思想不纯洁”。

但关键在于:生理需求的存在,不意味着必须通过“性行为”来满足。

就像饿了可以选择吃正餐,也可以吃零食;冷了可以穿外套,也可以开暖气 —— 满足需求的方式从来不是唯一的。

生理需求和心理准备的不同步,这不是“矛盾”,而是你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身体和内心。

不必急着逼自己“选一边”,也不必因这种拉扯否定自己。

你可以给自己时间:或许是多一些和他的深度相处,让关系的确定性再高一点;或许是先通过更温和的亲密方式安抚身体的信号;又或许,只是允许自己 “现在就是想不清楚”。

对他:

①未必是“恶意”,但一定有“认知偏差”

有些男性会默认性是关系升温的必要步骤,甚至觉得“确定恋爱关系后,性就该自然发生”。

可能把“一个月”理解为“关系已经稳定”,却忽略了:对女生而言,“确认关系”只是情感磨合的开始,性需要建立在“对关系的安全感、对未来的确定性”之上 —— 这种认知差,本质是没意识到双方情感节奏不同。

②可能存在的依恋焦虑

部分人会通过“身体亲密”来确认“对方不会离开”。

如果在关系中安全感不足,可能会把“发生性关系”当成“关系稳固的证明”,用性来缓解自己的不确定感。

③阶段性成果

有人会把恋爱中的“进展”量化(比如“确定关系→牵手→亲吻→发生关系”),将性视为“必须完成的下一步”,甚至隐含“不发生关系就是关系没进展”的压力。

这种心态里,性更像“任务”而非“双方舒适的选择”,本质是对亲密关系的工具化理解。

无论他的动机是哪种,真正能判断这段关系是否健康的,是他对你 “没准备好”的反应。

纠结“他是不是进度太快”,不如聚焦“你是否在这段关系中感到被重视”。

性的前提从来不是恋爱时间有多久,而是双方是否都觉得现在就可以。

他的节奏快,不代表你“应该加速”;你的节奏慢,也不代表他“一定有错”—— 但任何健康的关系,都该有“等一等”的耐心。

不必急着给这段关系或自己下定义。

你可以试着告诉自己:“我的节奏就是我的节奏,它不需要被‘应该’绑架。”

而一段能走得远的关系,终将在理解彼此的心理节奏中,慢慢找到属于你们的平衡。

以上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笨蛋水母 » 恋爱一个月要发生性关系么?

笨蛋水母

真实 稳定 安全 健康

品牌道具同好圈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