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有人背叛你、越过你的界限,让你遍体鳞伤时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很多时候,你不会立刻指责对方,也不会愤怒失控,而是转头责怪自己: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?是不是我太主动、太软弱,或者太坦白?是不是我的界限不够清晰,才让对方有了可乘之机?
这种自责,并不仅仅是“对自己太苛刻”。它是创伤在大脑里留下的烙印。你的思维被训练成了“先把错揽到自己身上”,因为这比直面真相更容易接受:真正错的是别人,是他们伤害了你。承认这一点,就像站在悬崖边往下看,让人害怕,所以我们本能地选择了自责,把自己拉回“安全感”的幻觉里。
如果你成长在一种充满条件的爱里——只有完美才能被看见、被接纳,你早就学会怀疑自己。也许有人告诉过你,“你的需求太多了”,或者“保持沉默才是家庭和平的代价”。这种内在的电路不会凭空消失,它会在你被伤害时重新亮起,低声对你说:“是你造成的,你才是问题所在。”
从心理学角度看,自责其实是一种“生存策略”。当别人伤害你时,世界变得混乱而不可预测。但如果你能找到自己“做错”的地方,就好像重新握回了一点控制权:因为错在自己,那就还能改,还能修正。就像在字母圈的情境里,谈判规则能带来安全感。但区别在于,这里的“谈判”并不是你同意的,而是一种陷阱。它把你困在羞耻和怀疑里,让你不断否定自己的价值、欲望和拒绝的权利。
但事实是:你没有逼迫任何人越界。你的界限、你的热情、你的欲望,都不是问题的根源。真正需要直面的,是那个越线的人。而要“去自责”,需要巨大的勇气——因为那意味着承认自己没办法阻止对方的行为,意味着你得真正相信: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错误的选择。
在我的实践里,我看到很多人和自责死磕。当有人终于开始放手,不再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时,他们不仅在疗愈,更在夺回一种原始的东西:他们的声音,他们的力量,他们的快乐。放下自责,并不是否认痛苦,而是敢于说出那句话:“这不是我的错。”这是拒绝替别人背负罪恶感,是把责任还给真正该承担的人。
自责曾经保护过你,它聪明、机敏,帮你熬过了难关。但你不需要永远抓着它。你可以说:“这不该我来背了。”你没有制造这场伤害,你没有邀请它,你也不该通过承担愧疚来保护那个伤害你的人。
很难,但必要。放下自责,是你夺回力量的第一步,也是让自己重新安全下来的起点。那是一种值得为之奋斗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