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字母圈触摸我,但是别靠太近
想让你碰碰我,却又怕你靠太近——大概没人真的懂,这种矛盾有多折磨人:明明最在意的“爱语”是肢体接触和高质量陪伴,骨子里却藏着“爱独处”的习惯,甚至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矛盾特质。 听着像自相矛盾,可实际感受里,这种心理拉扯早渗透到身体、关系和神...
想让你碰碰我,却又怕你靠太近——大概没人真的懂,这种矛盾有多折磨人:明明最在意的“爱语”是肢体接触和高质量陪伴,骨子里却藏着“爱独处”的习惯,甚至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矛盾特质。 听着像自相矛盾,可实际感受里,这种心理拉扯早渗透到身体、关系和神...
有些人的心里,总在两种本能间拉扯:一边是特别想被人看见、被人在意,一边是沉甸甸的恐惧——怕自己哪怕只是“存在”,都显得太过分。 这不是“戏多”,是“焦虑-痴迷型依恋”,是被小时候的情感忽视一点点磨出来的。它不会表现成“黏着人不放”,反而会变...
总有人问我,治愈的起点在哪里。他们总觉得,答案得从外面找——比如一段让人安心的关系、一句能抚平旧伤的道歉、一个能解释我为什么这么乱的诊断,或是一个完全懂我的人。他们想要的解药,从来都和自己没关系,好像只要找到某个外部的办法,一切就能好起来。...
有些人就算日子过得好,也没法放松——甚至越好越紧张。 他们总在等:等那封没发来的消息,等对方语气突然变冷,等著被冷落、被失望,等沉默变得越来越久。他们一直绷着神经,不是眼前的人做错了什么,而是身体早就预判了结局——知道这段好时光早晚会结束。...
人们常常把“被需要”和“被爱”混淆。但真正的爱,不会因为你设立了界限而消失。消失的,是他们曾经拥有的“通行证”——通往你所给予的、你所容忍的、你所吸收的东西。 如果某个人因为你终于要求回报而离开,那说明他们从未真正依附于你。他们依附的是你曾...
我们要等多久,才会有人把我们放在第一位?要等多久,才能停止一再付出,把别人的需求放在我们自己之上,而我们的需求却总是被忽视?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待在那个地方,感觉自己总是排在最后? 这不仅仅是关系的问题。这关乎我们对自己说了什么。我们一直在等待...
有过创伤经历的人,往往会有一种反应。它不一定表现得很激烈,但绝对能被感受到。尤其是当别人过于关注你,或者频繁查看你的情况时,尽管他们可能出于好意、出于关心,但你的身体会立刻做出反应。你可能会感到紧张,呼吸变得急促,突然间,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在...
选择与你建立关系的人,不仅仅是看这个人本身,更重要的是了解做出选择的背后原因。有些人可能会基于熟悉感来选择伴侣或朋友,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。而选择的方式,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心更深的需求。 这背后与过去的经历息息相关。...
不是所有限制都来自你自己,有时候,身边最亲近的人,反而会悄悄给你灌输怀疑。这种怀疑不一定是批评,可能是一句犹豫的再想想、带着谨慎的别冒风险,或是看似关心的会不会太急了——但结果都一样:你开始慢慢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行。 成长,本身就会打破舒...
很多人在关系里,为了不失去这份联结,能忍受很多事:对方的沉默冷战、对自己的不在意、忽冷忽热的态度、回避情绪不沟通。有人说这是妥协,有人说这是成熟,但大多时候都不是——这其实是怕:怕一个人孤单,怕把关系搅僵,怕提了需求被说你要得太多。 不管是...